1933 年 4 月 7 日,希特勒颁布《重设公职人员法》,宣布解聘所有与纳粹主义原则不相符合的公职人员 —— 包括大学教师。这场运动成为一场驱逐犹太知识分子的文化大清洗,许多科研人员被迫选择流亡他乡。
彼时,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马克斯 · 冯 · 劳厄曾挺身而出抗议纳粹政府,认为这给德国科学界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害。而希特勒回应道:
时至今日,这一个故事的结局想必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即便这样,同样的故事似乎还是在一遍又一遍地重演。
「从来没人见过哪个总统会在交接过程中,把我们政府最有价值的部分拆个七零八落」——NIH 前主任、现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员哈罗德 · 瓦尔穆斯(Harold Varmus)如是说。
在刚过去的 2 月末,Nature 发布了一篇名为「特朗普围攻科学」的文章,描述了特朗普就任后签署的一系列行政命令对美国科研界造成的直接影响。
1 月 20 日就职当天,随着数十项行政命令的签署,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科学界大刀阔斧的「改革」拉开序幕。
关于性别定义和政治正确这些事,学霸君就不在此展开细说,但这道命令中「禁止促进或以其他方式灌输性别意识形态」的要求,直接引发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等一系列生医科研机构被迫从网站上删除数据集、撤回已投稿的论文、清除包括「性别」「跨性别」在内的术语 ……
讲到这个学霸君就不困了,讲道理,你们政客再怎么玩弄政治博弈筹码,别拿一线科研、医护人员的实验结果开玩笑吧?
比如研究 HIV 等性传播疾病,几乎不可能抛开这些术语不用,那难道要么把这些字眼统统「和谐」掉,要么删稿删库不研究这一块了?离大谱。
从一月末发邮件劝全体政府雇员们「从公共部门生产率较低的工作转向私营部门生产率较高的工作」,导致大约 75000 名科研人员辞职;
到二月中旬干脆演都不演了,直接开始裁员那些「试用期员工」,波及总计大约 280000 名科研人员。
1 月 27 日,新政府上任仅一周,便冻结了所有联邦拨款和贷款,称「需要审查政府支出」,直接引发包括 NIH 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内的机构,纷纷暂停了对于基础科研的资助接受审查;
紧接着 2 月 7 日,政府又宣布了一项 NIH 政策:每年削减数十亿美元的高校、医院和其他研究机构的资金,把研究经费中的间接成本费率从平均约 40% 降低到 15%。
这意味着以后实验室的电费、垃圾费、设施运维管理费等开销,都要从购置设备、试剂和发工资的钱里扣了。
虽然这项离谱政策目前被暂时叫停,但其中透露出的信号,就足以让美国科研界心灰意冷 ——「没钱」对科研意味着什么,不用学霸君多说了吧?
面对新总统上台预算缩减,indirect cost 直接砍到了 15% 这一事件,有留学生亲眼看到导师崩溃爆哭并在网上发帖记录:
我老板这周开会直接破防,说着说着声音颤抖突然一个爆哭,他说从没见过这么混乱的时候, really hates well-educated ppl... 我都不知道如何安慰他/我,感觉听到了一个 40+ 白男学术梦想碎掉的声音,他读了很多学位一步步走到今天实在不容易,我们都不容易。
与此同时,很多年轻的科研人员开始担忧自己的职业前景。这些研究生、博士后以及起步建立自己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往往靠每月的工资勉强过活,他们最依赖联邦资助维持收入,同时又最缺乏工作保障。
堪萨斯大学劳伦斯分校的经济学家唐娜 · 金瑟表示:「混乱和不确定性是科学的敌人。」 她补充道,「当混乱和不确定性袭来时,失业的往往是学生和博士后。」
截至目前,美国多所顶尖高校突然宣布暂停博士项目的招生,甚至有些已经发放的口头 Offer 也被撤回,这中间还包括匹兹堡大学、南加州大学和范德比尔特大学等;而哈佛、斯坦福、宾大等老牌「藤校」也在悄然缩减部分招生名额。
就拿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遭遇来说,该校在确定研究生录取名单后,突然要求大幅度降低所有项目的录取率,其中,佩雷尔曼医学院被要求将博士生录取人数减少 35%。
最坑人的是,一专业已经发送了博士录取通知,但是迫于新规定一次性撤销了其中 10 人的 offer,这纯纯误人前程的操作。
「我们审核了数百份申请,面试了数十位候选人,但所有努力在一纸通知下全部化为乌有。我们的录取名单被大幅削减,所有人的辛勤付出瞬间变得毫无意义。」
这位教授补充说,学校的这一「临时起意」不仅让部门陷入尴尬,也使得部分教授在已经向学生发出录取通知后不得不撤回录取,严重打击了师生双方的信任。
有媒体估算,如果 NIH 的经费削减按照计划施行,宾大的损失将高达 2.4 亿美元。
目前,有网友总结了一份招生受一定的影响的高校名单,放眼望去,那叫一个「仙之人兮列如麻」……
比如,目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职的著名华人数学家陶哲轩,便发布了一份公开联名信,呼吁学术界的同仁们签名。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反抗保持乐观态度,就比如这位陶哲轩的数学家同行约翰 · 拜艾兹(John Carlos Baez):「虽然我支持你的行动,但我觉得我们的行动与我们面对的问题相比根本不成比例」;
「到目前为止,我做过唯一恰当的事情,就是在美国以外的地方找到一份工作,使我有权永久离开这一个国家 …… 我还在努力想办法帮助那些没法离开的人找出路。」
这剧情,怎么听起来那么耳熟 ……对了,开篇不就讲过这一个故事了吗,只不过故事的主角和反派互换了一下身份。
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面对德国波恩大学颁发来的名誉学位证书,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现代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 · 巴斯德(Louis Pasteur),说出了那句每位科研人如今都耳熟能详的话:
回顾当时,巴斯德这句话的原意是期盼科学家们能够打破国别、政治之间的桎梏,让科学平等地造福全世界。可时至今日,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用事实警告着我们 ——在有些人看来,这句话的前半句,只是后半句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更好的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相同的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018年,莫迪说印度2025年GDP总量要达到5万亿,如今达到了吗?
湖人豪取8连胜!詹姆斯31+12+8,东契奇32分12助,布伦森39分伤退
史上最残忍变态的饥饿实验:36名健康人被活活饿24周,再回到正常状态饮食,结果令人瞠目…
太离谱!同事请丧假,理由是母亲去世。领导开车60多公里奔丧,还拿着大大的花圈,结果人家妈开门了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中小学秋季学期起开设AI通识课!北京发布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