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光格信息杯”光电射击系列赛(全国春季网络赛)上,云南省陆良县中枢小学集体组取得了全国第六名的好成果,而在2024年全国秋季网络赛中,中枢小学还斩获集体总分前三的好成果,学生牛艺锦和张嘉芮别离取得U-14女子10米光电手枪立姿冠军和第四名。这些亮眼成果正是该校深耕科技教育结出的硕果。
作为一所县域小学,中枢小学近年来经过构建特征课程教育体系、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树立多元化实践渠道,让科技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强引擎”,先后培养市级以上科技特长生87名,获评“曲靖市科普演示校园”。
走进中枢小学,科技元素随处可见:无人机编队飞翔、机器人编程拼装、地理观测等特征项目已成为学生探求科学的“第二讲堂”。光电射击作为科技与体育结合的立异项目,已培养多名省级选手。无人机与机器人项目相同体现杰出,在市级比赛中屡获佳绩。
“咱们坚持‘做中学、赛中练’,将学生爱好转化为中心素质。”校长杜其洪介绍,为保证科技项目落地,校园投入200余万元建成科学试验室、计算机教室及12个科技社团活动室,装备无人机、机器人等专业器件200余套,为学生供给了从“想测验”到“能实践”的全链条保证。
“为什么花朵会呈现不一样的色彩?”“无人机怎样来完成精准避障?”在中枢小学的讲堂上,这样的探求式发问已成常态。校园以“五化”培养形式为抓手,将科学素质培养融入教育教育全过程。
中枢小学以国家课程为根基、校本课程为延伸,构建“根底课程+拓宽课程+特征课程”三级课程教育体系。一起推进学科浸透,强化试验探求与逻辑思维练习,构成掩盖全学段、多层次的科技教育课程网络。校园还建成了一支专业才能过硬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现在,校园装备11名专职科普辅导员、89名学科兼职辅导员;延聘县科协主席、古生物化石专家等7名校外专家组成辅导团队,常态化展开课题研讨与项目辅导。
地理观测基地是学生探求世界的“窗口”。基地装备专业望远镜和天象演示体系,每逢流星雨、日食等地理现象呈现,校园都会安排学生观测记载。“经过亲手操作望远镜,我不只认识了猎户座、大熊座,更理解了‘世界众多’的实在意义。”参加过地理社团的学生激动地说。
在整合校内硬件资源与校外社会资源方面,校园多途径打造“讲堂+试验室+基地”多场景实践阵地,在校内建成科学试验室、机器人工作室、地理观测台等12类功用室,装备各类器件200余套。在校外,与科技馆、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年均展开研学活动30余场次,让学生在实在场景中提高实践才能。
校园接连24年举行科技节,构成“小发明比赛+科普展览+亲子活动”品牌项目;开设8个科技社团。树立家校社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约请家长担任科技比赛评委、参加“科普进家庭”活动,发放科普读物500余册;与县科协协作展开专家讲座、科技自愿服务,引进社会资源支撑课程开发与设备晋级,构成了“校园主导、家庭参加、社会支撑”的科技教育生态。(我国教育报-我国教育新闻网 特约通讯员 王石兵)
上一篇:热门赛道再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