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是我国的“胃癌防治宣传月”。根据 2022 年全球癌症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年度新发胃癌病例约36万例(占全球胃癌的37%),死亡病例约26万例(占全球胃癌的39%)[1],且预后较差,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而晚期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足10%[2],形势十分严峻。
在此背景下,为帮助初诊胃癌患者和家属快速了解疾病并纠正认知误差,同时针对胃癌患者关注的如HER2、Claudin18.2等靶点相关的热点问题予以解答,由福建省关癌有家恤病基金会联合与癌共舞论坛共同发布了《V爱健康 “益“起向“胃”来——胃癌患教手册》,将专业的医学知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轻松、直观地展示出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秘胃癌的真面目,旨在帮助患者重拾健康与信心,也让关心胃癌的人群多一些对疾病的了解和认知。
胃癌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出现腹胀(尤其是吃完饭后腹胀现象明显)、烧心(胃部灼热感或胸骨后烧灼感)、胃痛(注意疼痛性质、时间、频率的变化)、呕血及大便颜色异常、体重骤降等症状时,就可能是胃癌前兆,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在《V爱健康 “益“起向“胃”来——胃癌患教手册》中,详细的介绍了胃癌的常见症状和应对策略,同时以漫画的形式介绍了从胃炎到胃癌的演变进程:
慢性浅表性胃炎:指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萎缩性胃炎:胃黏膜随年纪的增长而衰老,慢性胃病中有20%是萎缩性胃炎,但只要治疗得当,采取好保护的方法,大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可能会出现癌变;
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胃炎反复,胃粘膜修复再修复,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称为“肠上皮化生”,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
胃癌:肠上皮化生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发育异常、形成非典型增生,中度及重度的非典型增生就非常有可能转变为胃癌。
所以,胃癌其实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胃癌。早期胃癌的患者,大部分能够最终靠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达到治愈效果,因此,胃癌的早筛早诊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胃癌的诊断方式也逐渐完备,根据检验样品及检测方式的不同涵盖了多种诊断手段:
通过血液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联合筛查,可以针对胃癌做初步筛查,并针对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胃粘膜萎缩的不一样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要不要完善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影像学检查如CT、核磁共振等,能够从形态上观察胃癌状态,对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起到重要的作用。
除了传统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方法之外,还推荐免疫组化(IHC)、原位杂交(ISH)和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一些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胃癌的精准病理诊断。
其中,确诊胃癌的病理诊断,又根据样本获取方式的不同,分为“胃镜病理”与“手术病理”两种。胃镜标本:较为简单,大多数都用在定性所取样本性质,例如是胃炎、溃疡、息肉,还是肿瘤。手术标本:更为详细,会描述肿瘤在胃的具置、大小、侵犯胃壁的程度以及周围神经、血管、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等。
早期胃癌(有淋巴结转移):可考虑直接手术,或术前新辅助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
局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后,需根据术后病理分期确定是不是进行术后辅助治疗。
进展期胃癌(有全身转移)/复发性胃癌:采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药物医治为主的“组合拳”进行“打击”,通过多学科专家会诊(MDT),共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当前,手术切除仍是胃癌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不过占比较高的晚期胃癌患者多数却已经不具备手术机会了,而随着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领域临床研究日益增多,在这些临床研究的不断推进下,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也得到了显著延长。
免疫治疗的出现改变了胃癌诊疗格局,在临床治疗线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在晚期转移性胃癌内科治疗总则中指出,“PD-1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晚期转移性胃癌一线治疗新标准”。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的基因靶点,识别体内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区别,通过药物的特异性去阻断肿瘤细胞内控制生长和增殖的信号,以此来阻断癌细胞的发展,起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在胃癌领域,我们已明确的靶点最重要的包含Claudin 18.2、HER2、MET异常等,针对这些靶点,也已经研发出了相对应的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肿瘤细胞,提高生存期。
目前,胃癌患者除了检测HER2外,Claudin18.2已成为最新《CSCO胃癌诊疗指南》推荐的靶向治疗检测靶点。有研究表明Claudin18.2在亚洲胃癌患者中高表达占比约40%-80%[3],已经远超过HER2,因此可认为该靶点是继HER2靶点后又一很重要的胃癌靶点。
Claudin18.2是一种在正常和恶性胃黏膜细胞中表达的紧密连接蛋白。在正常黏膜组织中,Claudin18.2不在外面暴露,针对的靶向药物不会与之结合,所以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副作用较小;而在癌细胞中,因细胞性质导致Claudin18.2暴露在细胞表面,使其可与靶向药物结合,继而对癌细胞造成精准的打击。因此,Claudin18.2成为治疗胃癌非常有前景的一个靶点。
目前,首款靶向Claudin18.2的单抗类治疗药物已经在欧洲、日本等国获得批准,基于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突破性数据,我国也已受理该产品联合化疗用于Claudin 18.2阳性、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一线治疗适应证的上市申请,国内患者或许将很快迎来首款靶向Claudin18.2的胃癌治疗药物。
因为Claudin 18.2这个靶点是一定要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来进行仔细的检测的,目前有一部分医院不是默认检查的,建议我们大家在做胃癌组织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检查时,向医院了解你的检查里是否包含了Claudin 18.2检查,假如没有,建议主动要求加上这个检查,因为这个指标对于靶向治疗的参考性非常强。如果你所在的医院,不能做Claudin 18.2检查,大家也可以去省级重点肿瘤医院做这个检查,或者现在医院外也有一些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是可以做这个检查的。
《V爱健康 “益“起向“胃”来——胃癌患教手册》除了面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胃癌的诊断和治疗知识外,还包含治疗后的饮食营养、康复运动、心理关怀、复查随访等知识建议,全方位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此来实现规范治疗和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其中,针对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后,也许会出现的副作用问题,也给出了相关经验和建议:
骨髓抑制:按时进行检查血常规,略低于正常范围可使用升白药物;明显降低及时与医生沟通治疗。
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目前多种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已能够提前预防或具备对应的治疗措施,大家无需太过于担心。
不同内容的看点介绍,终难以窥见全貌。你们可以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阅读详细的电子版内容。
《V爱健康 “益“起向“胃”来——胃癌患教手册》旨在为胃癌患者尤其是初诊患者,以及关心胃癌的群体提供规范的、有应用价值的科普指导和诊疗建议,在帮大家更好对抗疾病的同时,也希望能让患者生活更加幸福、更有质量。
[3] 王桂慧,廖海燕,何媚,等.Claudin18.2分子特征概述及其作为治疗靶点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J/CD].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4,10(2):146-15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成都地区唯一火力发电厂“火力全开”:日发电量超2800万度 全力迎峰度夏
实探印乐方丈管理下的白马寺:僧人顶着38摄氏度高温种地,义工称寺里一直是农禅并重
澳大利亚三分26投15中 36分大胜韩国 李贤重16投3中&三分12中2
2K 210Hz 超频,技嘉预热“M27Q2 QD”27英寸显示器即将上市
行业唯一8000mAh性能机!iQOO Z10 Turbo+配备144Hz光域护眼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