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惊喜的春日里,来自兰州市城关区榆中街小学的20名小学生,化身为“生态环保小记者”,开启了一场充满知识与乐趣的绿色成长之旅。随着一声声惊叹,孩子们踏入了甘肃省生态环境教育馆,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奇妙关系。
走进生态环境教育馆,小记者们瞬间被展馆内的CAVE四面屏幕所吸引。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华夏文明的历史画卷,在他们面前流转。甚至连4000年前大禹治水的故事,也仿佛在此时此刻复活。小记者们兴奋地指着屏幕,纷纷感叹:“原来课本里的故事就在我们甘肃!”
在手工创作环节,孩子们齐声宣誓:“我志愿加入环保行动,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老师景杉带领大家探索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通过互动小游戏,环保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尤其是“纸杯变垃圾桶”的创意环节,孩子们用卡纸和彩笔为纸杯画上分类标识,写下环保金句:“保护自然环境从你我做起!”
榆中街小学的小记者赵奕博感慨道:“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保护动物和生态的重要性,我们该绿色出行,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与动物们和谐共生。”
带着满脑子的环保知识,小记者们来到了兰州中铁水务有限公司盐场污水处理厂。在这里,运营管理部主管张继荣如同打开了一扇科普的大门,向孩子们展示污水处理的神奇过程。
在沉砂池旁,小记者们围在一起,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污水的变化。浑浊的污水在沉砂池中经过处理,砂石逐渐下沉,水面变得清澈,孩子们惊呼道:“这就像变魔术一样!”
最让孩子们惊叹的是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当一滴污水滴在载玻片上,镜头中出现了许多“小精灵”:草履虫在水中打转,钟虫挥舞触须,透明的小生物在水中翩翩起舞。小记者陈阳惊讶地说道:“原来污水里藏着这么多‘清洁工’!”这些微生物通过吃细菌和藻类生存,成为真正的环保特种兵。
小记者陆鹏宇在参观中既兴奋又好奇:“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设备,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水资源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我以后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张继荣对大家说:“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里会产生大量污水,如果不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能够造成严重危害。经过污水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返程的巴士上,孩子们讨论着环保行动的计划。有的决定在家里升级垃圾分类,有的人想做污水处理的小实验,还有的准备将参观的视频分享给同学,成为“环保主播”。这场“沉浸式”的环保之旅,不仅让小记者们亲眼见证了科技守护生态的奇迹,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绿色成长”的种子。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体验,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会了环保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在未来的日子里,想让他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带回家,影响身边的人,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地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登上央视!这位博士后来自漳州